close

  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1日在波蘭首都華沙開幕,落實來自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問題是一大核心議題。有分析認為,華沙大會或無重大突破,但是這場“過渡性”大會有助於促使明年利馬大會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後年巴黎大會才有望簽署新協議。
  資金和技術是核心議題
  本次為期兩周的氣候變化大會,官方口號是“我在乎”,共有五個機構同時舉行會議,涉及83項議題,分議題多達189項。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學者及非政府組織代表正在參加此次氣候大會。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強調,本次大會應當集中討論氣候基金問題和發展中國家遭受損失損害的補償機制問題,但兩者都將是極為艱難的談判。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司長蘇偉說,把落實資金問題作為此次大會的核心議題,主要是因為現在氣候變化的一些現象很多都是發達國家在約200年的工業化過程當中無約束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所以,他們有責任、有義務減少自己的排放,同時要提供資金和技術來幫助發展中國家採取積極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
  蘇偉說,各國非常關註氣候變化問題,特別是颱風“海燕”在襲擊菲律賓、越南的同時對中國產生很大影響。這也給人們進一步敲響警鐘,提醒人們要積極採取措施應對、減緩氣候變化,適應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
  在全國因颱風“海燕”進入災難狀態的情況下,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薩諾11日在氣候變化大會上含淚控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緩慢進度所帶來的惡果,並稱將用絕食的姿態向發達國家追討“氣候債務”。
  “我們不是空手而來”,薩諾表示,菲律賓已經有了能源法,希望在2020年推動綠色能源成倍增長,但這一計劃需要五億美元,希望發達國家提供支持,“你不能讓本已貧困的人增加費用,讓普通菲律賓人承擔這一成本”。
  資金問題一直是氣候談判中的“老大難”。根據此前決議,發達國家應在2010年至2012年出資300億美元作為綠色氣候基金的快速啟動資金,併在2013年至2020年間每年出資1000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但目前為止,綠色氣候基金依然是一個空殼,發達國家兌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承諾的可能性也沒有增加。
  發達國家減排熱情不高
  不可否認的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極端天氣災害已經到了十分緊迫的地步。正如菲格雷斯在開幕式上所說,氣候問題上不存在對立面,或者全盤皆輸,或者全盤皆贏,全球必須攜手共同尋求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
  然而,要想真正緩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就需要各國在拿出“在乎”態度的同時,展現出彌合分歧、承擔責任的勇氣和擔當。
  根據《公約》的核心原則——“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發達國家應當對工業革命以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承擔主要責任,許多國際組織也呼籲發達國家制定並落實更明確的減排目標。
  但由於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歐美髮達國家的政治家們對經濟問題的關註遠遠超過環境氣候問題。
  此次聯合國氣候大會的東道主波蘭是歐洲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之一,電力行業對煤炭依賴度高達90%,一直缺乏低碳減排的決心和行動。近年來波蘭開始逐步推進能源多樣化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不過,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波蘭將繼續保持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些國際環保組織因此懷疑波蘭主辦此次氣候大會的誠意。
  雪上加霜的是,氣候大會期間,波蘭政府還計劃舉辦一場高級別的煤炭行業大會,主要議題是探討煤炭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在外界看來,這顯然與氣候大會“格格不入”,甚至有人指責波蘭政府“別有居心”,畢竟每逢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煤炭和石油等行業便會盡可能保持低調。
  而美國早已退出《京都議定書》,華沙大會上的初步表態也是無意加大減排力度;歐盟一度是全球氣候領袖,由於受到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衝擊,減排熱情與成效已不及當年。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最新報告顯示,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超過95%,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有增無減,全球將面臨難以想象的災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本次大會前發佈的報告也顯示,如果全球不加大減排力度,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將很難實現。
  華沙大會或無重大突破
  分析認為,面對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緊迫性,光“在乎”遠遠不夠,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氣候變化問題有淪為空談的危險,各方有承諾,更要有行動。
  許多國家代表團和國際組織都提出,希望本次大會以落實為主要目標,特別是落實有關資金、技術、減緩、適應、透明度等決議。蘇偉在大會上代表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基礎四國”發言時說,發達國家應該首先主動承擔起歷史排放責任,儘快落實對發展中國家作出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承諾。
  但從發達國家目前的行動來看,出錢的意願越來越弱。綠色氣候基金的落實與執行進展緩慢,發展中國家受災後的補償機制談判預期艱難。日本等國在減排指標上嚴重倒退,發達國家在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支持上態度消極。
  蘇偉說,發達國家的資金問題將是衡量本次大會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他同時承諾,今後一旦達成全球氣候新協議,中國必定參與其中。
  中方此前發佈的資訊顯示,中國正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這也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2009年,中國政府提出自主減排目標——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大會能否在第二周的高級別會議階段取得實質性成果,甚至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最新分水嶺,還要拭目以待。
  國際輿論認為,華沙大會或無重大突破,但是這場“過渡性”大會有助於促使明年利馬大會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後年巴黎大會才有望簽署新協議。
  本報綜合新華社、央視等相關報道  (原標題:用行動證明氣候變化“我在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zarwxaist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